英特尔宣布将会把Thunderbolt技术集成到CPU
传统的USB接口虽然流行程度已经几乎覆盖到了所有的电子产品,但后来者们则是拥有更加高效的传输速度。
如早在2011年就已经问世的 Thunderbolt 接口传输速度可达40Gbps,而USB接口最高也只能达到10Gbps。
苹果公司就是英特尔 Thunderbolt 接口的忠实拥护者,所以该公司早早就在 Mac 系列产品中使用上该接口。
但是对于英特尔公司来说已经推广了六年的Thunderbolt雷电接口也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得大量的认可和使用。
究其原因很可能该接口需要独立芯片并且英特尔自己掌握技术,对于 OEM 制造商来说要想使用那么请付费。
但是当前这种略微尴尬的情况可能会在英特尔的松口下发生改变,该公司将会把Thunderbolt集成到CPU中。
同时英尔特还将会开放Thunderbolt技术授权让第三方制造商使用,这对于外设厂商来说无疑是重大好消息。
而本身Thunderbolt兼容 Type-C 这意味着只要厂商愿意的话都可以非常轻松的使用这个更高速的传输协议。
不过当前USB 3.1的速度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电子产品所需要传输速度, 因此厂商是否愿意改变也是问题。
这样的话更多第三方厂商可以用雷电3+Type-C接口咯~好消息好消息~
是
忍不住想要说 新的牙膏已经出现
上次发文章直接写牙膏厂引起了误解,今天又想说牙膏厂挤牙膏的,想想没写了?
希望科普一下接口传输速度40Gbps,10Gbps,对我们日常使用有什么不同?我们其它设备能跟上这速度吗?
目前可以满足 但如果USB协议不升级的话 很可能就无法满足了 当然新协议肯定也在搞了。哪方面对速度要求多呢?主要是家庭影音系统,例如游戏机 、电视、VR、AR这类东西,慢慢都是上4K,带宽要求就很大了,这也是为啥现在家庭版的万兆路由都出来的缘故。。。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当然这不是一时三刻的事,估计还得小几年吧
集成在芯片组里面不是更好?对了,忘了芯片组本身带宽很有限(各种设备、接口、桥接芯片都要),雷电接口对带宽有较高要求,所以集成到CPU里面是更好的选择?像AMD在CPU那样集成USB、SATA。
是这样 CPU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是单独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