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开源代码现在可以被放到北极存储!GitHub宣布保护全球开源代码
微软旗下的知名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日前宣布新计划:为人类千年以后的后代或考古学家提供了解我们的途径。
怎么让我们的后代和未来考古学家了解我们呢?这个代码托管平台想到的方案是将开源软件保存在北极进行存储。
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微软觉得现有的存储方式不能长期存储数据,而我们也无法预知千年以后人类的发展会如何。
因此留下必要的证据证明我们的存在、让人类后代了解我们这些先祖,看起来既是个有趣的活动也是个必要的事。
传统的存储方式通常只能将数据维持在几十年间,诸如硬盘和闪存驱动等的存储时间可能更短不能长期保存数据。
微软与挪威公司达成合作将开源代码保存在胶片上,这种胶片用特殊的卤化银材质进行薄膜化处理提高保存时间。
正常情况下这种特殊的胶片可以保存长达五百年,而放在北极这种气候条件稳定的极寒地区保存时间可达一千年。
数据进行压缩后使用二维码将其打印在这种胶片上,二维码的好处在于可更方便的定位代码并提供详细使用方法。
PS: 有脑洞打开的网友比较担心如果千年以后的人类没有二维码算法然后没办法进行解密岂不是更难理解数据了?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的代码存储到北极让人类后代了解的话 , 可以在2020年2月20日前将代码仓库设置为公开状态。
对于所有已公开的代码仓微软将会过滤100KB以上的文件,然后把剩下的数据进行压缩再通过二维码进行打印等。
此后这些数据将会每隔五年更新一次,胶片会被放置在北极一个废弃的煤矿洞里保存,而矿洞深度在250 米左右。
这个废弃的矿洞周围全部是永久冻土层,即便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也不太可能会波及到地下250 米深的源代码胶片。
当然微软也坦诚如果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活动例如火山喷发或者地壳移动等那么也有可能会损毁这个废弃的矿洞。
胶片本身在寒冷或者水中浸泡的话倒是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火山喷发导致胶片在高温的熔岩里可能会损毁。
首批被放在北极存储的包括开源的安卓和Linux操作系统 , 据悉GitHub排名前 5,000 开源项目代码都已经被保存。
有趣的是虽然 GitHub 现在已经属于微软,但由于 Windows 操作系统并未开源因此该系统并没有被保存到北极。
该平台表示工程的目的在于为子孙后代保留开源软件,也希望能够促进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开源和开放数据政策。


刻在石头上
这一波人类毁灭以后,下一波人类出现还需要上亿年,这期间还要经过恶略的自然天气、地壳变动、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将地面的东西翻腾到地下去,然后上帝再出来重新将人类的种子播下,生物从单细胞藻类开始重新进化,经过上亿年后,出现的人类是啥也找不到的!
应该不至于,冰河期之后肯定还有其他智慧生物,不一定非得是人类才能来考古,就像六千万年前鼎盛时期的恐龙的那些小脑袋想不到被考古的是人类。最后煤炭、石油、化石都有千万到亿年的历史,不过指望这些胶片别说千万年了,能保存万年不被损毁、降解都是个大问题。所以说真要亿年之后来考古我们的,还是得靠化石了。这么想想还是把文明刻在石头上更靠谱些,至少可能还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给未来的生物探查。
真有点科幻味道~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千年后,就成了六千年
orz钱多任性
那时候地球还存在吗?
只要人类自己不作死,地球不会遇到太大的灾难就没问题。现在离太阳”爆炸”都还有几十亿年
人类是否作死想维持个几万年估计都难,一来如果真的几万年后人类还在估计早已飞向宇宙,二来我觉得现代文明持续几万年概率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