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器隐身模式下使用也被追踪 用户发起集体诉讼要求谷歌赔偿50亿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有用户向谷歌发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50亿美元 , 诉讼原因是谷歌在浏览器隐身模式下收集数据。
正常情况下浏览器的隐身模式并不会记录用户的浏览记录和浏览内容,因此对用户而言这相对来说还有点私密性。
此前小米浏览器就因为在隐身模式下收集用户访问的网址记录被炮轰,可见用户对隐身模式的功能还是很关心的。
在标题中我们并没有强调是谷歌浏览器的隐身模式,因为谷歌浏览器本身在隐身模式下不会违规收集用户的信息。
多数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都会使用脚本等统计网站和应用的使用次数,当然具体用户访问的网页地址也会被统计。
在国外最流行的统计工具是谷歌旗下的谷歌分析服务,至少99%的网站都在使用谷歌分析服务统计网站的访问等。
尽管在浏览器隐身模式下浏览器本身并不会向其开发商反馈数据,但隐身模式下网站还会加载统计代码进行追踪。
也就是说不论用户使用什么浏览器,也不论是正常模式还是隐身模式,访问的网址依然还会被上传到谷歌服务器。
被统计的数据虽然无法归因到具体某个用户的真实身份,但谷歌为用户设置的访客唯一ID可以汇总所有追踪数据。
除谷歌分析服务外谷歌提供的产品例如广告管理系统等也会收集此类数据,这让隐身模式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可靠。
部分用户就这个隐私安全问题向谷歌公司发起集体诉讼,这些用户要求谷歌赔偿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7亿元。
计算逻辑是向数百万受影响的谷歌用户每人赔偿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 35578.5 元,当然具体是否合理暂时未知。
这些用户认为谷歌非法收集用户信息违反美国联邦的反窃听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隐私法案,而且还是明知故犯的。
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浏览器隐身模式的设计初衷本来就不是高安全环境,因此使用隐身模式对反追踪基本没有意义。
例如使用隐身模式网站依然可以通过统计代码或广告脚本读取设备硬件信息、生成帆布指纹、收集用户访问网址。
尽管隐身模式会将 Cookie 隔离但对于归因用户来说并不是障碍,所以是否使用隐身模式也无法更好地保护用户。
针对这起集体诉讼谷歌官方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将进行强有力的辩护,因为用户指控的这些罪名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谷歌强调在用户使用浏览器隐身模式时谷歌在页面里发布提醒,诸如用户访问的网站和网络服务商可以看到活动。
其中网站就可以通过各种统计工具收集用户的行为活动,而作为浏览器开发商的谷歌也已经尽到自己的提醒义务。
同时谷歌分析服务是网站拥有者部署的统计代码,当用户访问这些网站时也需要同意网站和谷歌分析的隐私条款。
而谷歌作为统计服务的提供商当然不对网站的行为负责,况且用户本身在同意相关条款的情况下才能浏览网站的。
简单来说谷歌认为自己对于这种情况完全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假如用户非得起诉的话也应该去找网站管理员们。